2021/09/28

【暖蘋果】20歲女抗癌17年拼上大學 「活在當下不要怕」

採訪/攝影 李佳玲

20歲的嘉鳳在3歲半時確診罹患神經母細胞瘤,罹癌17年來復發超過5次以上,持續與癌細胞共存戰鬥的她,直到5月因疫情才暫停療程,此間她從未停止求學路,在就讀高職烘焙科期間,積極參與各項比賽,獲得超過30多張獎狀,今年嘉鳳考上高雄科技大學,成為大學新鮮人。

到訪這天,嘉鳳與47歲媽媽雅惠至周大觀基金會圓夢助學獎學金頒獎典禮。站上頒獎台的嘉鳳表現神采奕奕,絲毫看不出來她已持續治療將近17年。提起自己的病況,嘉鳳說,從有記憶來就是一直在治療,「我也不太知道自己到底生什麼病,直到上高中時才上網用電腦查,才知道原來我得到的是神經母細胞瘤,但我的個性比較淡定,看了之後也沒多想,就是相信醫生就對了。」

左圖為嘉鳳與母親10年前皆罹癌於同醫院治療,右圖為嘉鳳(左)與母親感謝大眾愛心,讓她圓了大學夢。李佳玲攝
左圖為嘉鳳與母親10年前皆罹癌於同醫院治療,右圖為嘉鳳(左)與母親感謝大眾愛心,讓她圓了大學夢。李佳玲攝

一旁雅惠接著說,嘉鳳3歲半時因嚴重腹部疼痛送急診,沒想到就發現長了一個12公分的神經母細胞瘤,從此展開漫長的抗癌療程,「其實她這些年陸續復發,一開始我還會算這是第幾次,到了後面5-6次之後,我也不想去記了,反正就是相信醫生,跟著他的療程就對了。」

嘉鳳說,直到今年三級警戒前,每月其實都固定住院一周做自費標靶治療,後來因疫情,「醫生認為我狀況有比較穩定才先暫停治療,減少至醫院風險,等到10月之後再檢查評估。」

雅惠也說,嘉鳳3歲半罹癌後,「那時我在牙科當助理,先生則在工廠當倉儲,遇到孩子要回診化療,我就請假照顧,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還是努力硬撐著,只是沒想到10年前,我罹癌甲狀腺癌。」

雅惠罹癌後,母女倆住同一間醫院治療,家中頓時少了一份收入,先生更要經常請假照顧,雅惠說,當時嘉鳳讀小五,小女兒則是小一,「面對未來真的很茫然,甚至心裡會想不然乾脆放棄算了…。」

雅惠說,當時透過里長轉介至蘋果慈善基金會,基金會訪視後先自「不指定」捐款中提撥急難金3萬元協力,《蘋果》暖流於2011年10月7日披露家中困境《母女輪流化療「好悲哀」》(基金會編號:A2586),獲讀者捐款共46萬4933元,開立21張支票按月兌現協力約1年半時間,2013年善款撥畢後,蘋果慈善基金會也持續關懷嘉鳳一家並於2014年起連續4年自「不指定」捐款中提撥過好年補助金,於過年前夕給予關懷,擴大延伸「不指定」捐款人愛心。

10年前就讀小五的嘉鳳(左)因罹患神經母細胞瘤住院治療,旁為罹甲狀腺癌母親雅惠。資料照,韓旭爾攝。
10年前就讀小五的嘉鳳(左)因罹患神經母細胞瘤住院治療,旁為罹甲狀腺癌母親雅惠。資料照,韓旭爾攝。

雅惠說,當時因治療自己無法再做牙科助理工作,除了擔憂自己病況外,那時嘉鳳每月自費藥物就要2萬,「真的還好靠大家幫忙,讓我能熬過那段最辛苦的時間,現在回想起來,若不是這筆善款幫忙,也許我跟嘉鳳真的都已經不在了。」

目前雅惠甲狀腺癌病況穩定,每半年回診追蹤,她說,自己與先生都有穩定工作,回首自己與女兒罹癌歷程,她說,還沒生病前,看到女兒治療不舒服,心裡是難過不捨,但自己罹癌後,真正感受過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的苦痛,才有更深刻的體悟,「我發現到其實女兒是比我還要勇敢,畢竟治療的不舒服,不只是治療期間的發燒、嘔吐,是連治療完,都會疲憊難受,我經常做完治療就要躺一整天,但她卻從3歲半一路這樣做治療至今,她真的比我們都勇敢太多了。」

「嘉鳳是個令人欽佩生命的鬥士!」慈幼工商校長陳素貞說,高一時自己是她的輔導老師,「無論是作業或學校活動,嘉鳳都積極參與並準時繳交,並積極參與各項的比賽,高二那年嘉鳳還和同學一起烤餅乾送給成大醫院兒童癌症病房的小朋友,與她相處過程中,她從不因生病而局限住自己的生命,反而更加努力活得更精彩。」

嘉鳳(中)就讀高職期間獲得超過30多張獎狀,導師陳雅雯(左)及校長陳素貞(右)以她為榮。李佳玲攝
嘉鳳(中)就讀高職期間獲得超過30多張獎狀,導師陳雅雯(左)及校長陳素貞(右)以她為榮。李佳玲攝

翻開厚厚的資料夾,光是高中3年,嘉鳳便累積了超過30多張獎狀,不只每學期都擔任班上幹部,並考過烘焙食品乙級證照,上大學後她選擇就讀海洋生物技術系,未來想做生技類的工作。她說,雖然自己罹癌,但從不覺得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去做的,「我都會跟醫生討論好治療時間,把住院時間跟比賽還有考試錯開,雖然治療那一周會很不舒服想吐、發燒,但對我來說過了治療完休息一兩天就沒事了,我常和自己說要活在當下,想做什麼都去試試看,不要怕。」

成大醫院小兒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鄭兆能表示,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是交感神經系統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突變的腫瘤,可在交感神經分佈的任何部位長出,通常是在腎上腺或腹部交感神經節,此病50 %為2歲前發病,75 %則為4歲前發病,另外因後腹腔腫瘤症狀較少,約有70 %病童在初診斷就已發生轉移,多為轉移至骨髓、骨頭、肝、肺、腦、皮膚等,因此若孩童有骨頭疼痛、貧血、出血、肝腫大,眼睛周圍瘀斑(像浣熊眼或熊貓)、腹部摸到腫塊,等症狀,建議要盡速就醫診斷。

鄭兆能醫生提到,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根據腫瘤細胞各種情況,分別低、中、高危險群,採不同輕重治療方式,其中嘉鳳屬於高危險群,「但嘉鳳是特殊例子的高危險群,我行醫至今只有此案例,她反覆復發,卻沒有遠端轉移,我們以長期低強度化學治療,讓嘉鳳盡量保有正常學生生活,但這是嘉鳳特有福氣,並不適用於其他神經母細胞瘤的病人。」

鄭兆能醫生從嘉鳳三歲半發病相處至今,他說:「我從嘉鳳身上學習很多,不單是疾病,她讓我看到一個學生能從倒數3名內,找到奮鬥目標後進步到前3名,疾病讓她提早成熟並長大成人,疾病也因為她的不放棄奮鬥而好轉,面對未來,我想她已具備克服困境技能,身為她的主治醫生,很開心她考上理想大學,祝福她健康快樂、一切如意。」

面對癌症,嘉鳳說,雖然歷經17年的治療,但自己已學著與它和平共處,從小到大皆受過許多來自社會各界的許多善心,她說:「謝謝蘋果基金會的捐款人和社會大眾的幫助,讓我能有機會上我喜歡的大學,我希望上大學後能多參加社團活動,多學習一種語言,畢業後想從事食品生技相關的科系,真的很謝謝你們。」(李佳玲/綜合報導)

嘉鳳(左)已抗癌17年,她與母親(右)感謝曾給予協助的社會大眾。李佳玲攝
嘉鳳(左)已抗癌17年,她與母親(右)感謝曾給予協助的社會大眾。李佳玲攝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每日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感謝在此艱困時期,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感謝在疫情與生活壓力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