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0

【暖蘋果】39歲罹癌現已52歲 婦挺過癌治療謝13年前恩情「孩子也長大了」

採訪/攝影 仲芝蓉

時隔13年,記者來到2011年蘋果慈善基金會曾協力的曾淑謹(原名曾淑月)家,現年52歲的淑謹滿有活力笑臉相迎,展現自己珍惜生命、熱愛活著的每一刻當下,13年前她遭遇三期乳癌襲擊,長達2年半療程,當時的虛弱、憂慮,和面對未知的恐懼,都已消失無蹤。

淑謹說,先生阿山現年55歲,13年前自己罹三期乳癌,就剩先生一人顧當時分別讀國一、小五和幼兒園的3子女,家中還有年邁公婆,先生要陪自己跑醫院做治療,只好辭掉外地工作回來務農,但又根本沒時間巡田,收成受影響,「雖然癌病治療有重大傷病減免,開銷不大,但我們家住偏遠,回診油錢、生活開銷等等沒著落,原想沒錢就不要治療了,但想到孩子,又很心疼,好在有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忙,我撐過2年半的治療期,很感激你們當年幫助,一家人才能度過難關」。

右圖為2011年淑謹(右二)罹患三期乳癌,一時無力工作,3名當時僅13、11、6歲子女尚年幼,同住公婆年邁,僅靠先生務農苦撐7口家,圖為當時讀國一的長子(右一)幫忙淑謹(右二)按摩術後常發腫的左手臂,旁為就讀小五的次子及讀幼兒園女兒。資料照。左圖為13年後已挺過癌病治療的淑謹(前右),每半年回診追蹤,現年23歲次子(後)去年大學畢業開始工作,18歲女兒讀高三,明年考大學。仲芝蓉攝
右圖為2011年淑謹(右二)罹患三期乳癌,一時無力工作,3名當時僅13、11、6歲子女尚年幼,同住公婆年邁,僅靠先生務農苦撐7口家,圖為當時讀國一的長子(右一)幫忙淑謹(右二)按摩術後常發腫的左手臂,旁為就讀小五的次子及讀幼兒園女兒。資料照。左圖為13年後已挺過癌病治療的淑謹(前右),每半年回診追蹤,現年23歲次子(後)去年大學畢業開始工作,18歲女兒讀高三,明年考大學。仲芝蓉攝

淑謹提起自己在2011年8月確診罹患三期乳癌後的困頓,她二姊來電蘋果慈善基金會代為求助,蘋果慈善基金會訪視後,在當年從「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3萬元紓困,《蘋果日報》暖流版於2011年10月19日披露《癌婦難上工  憂7口溫飽》(基金會編號:A2596),蘋果慈善基金會再轉贈767筆讀者捐款共49萬5903元,以開立22張支票按月兌現協助至2013年8月。蘋果慈善基金會於善款撥畢後持續關懷,於2014年自「不指定」捐款於年終關懷時以「過好年」專案補助1.5萬元,幫忙減輕就學子女養育負擔。接著2015及2016年,淑謹已和先生一起務農工作,2016年5月淑謹開始約聘公所清潔隊臨時工,未料年屆七旬的婆婆同年更換人工髖骨,當時又遇風災屋損,蘋果慈善基金會2017年再自「不指定」捐款於年終關懷時以「過好年」專案撥款1.5萬元協力。

如今淑謹持續每半年回診追蹤,病情已穩定,她說很感激蘋果慈善基金會持續關懷,這幾年先生繼續務農種稻子、大蒜、紅白蘿蔔、花椰菜、玉米等等,自己做清潔隊約聘工和資源回收貼補家計,2018年之後,2兒子陸續上大學,都辦就學貸款讀夜間部,當時讀汽修科的長子白天在汽修廠工作、次子讀消防科在食品廠工作,順利畢業,也陸續還完學貸,現只剩女兒還在讀高三,「孩子長大經濟獨立,做父母的才能安心」。

2011年當時才39歲的淑謹罹患三期乳癌,愁煩上有老下有小,7口生計困難,當時《蘋果日報》披露報導救助。仲芝蓉翻攝
2011年當時才39歲的淑謹罹患三期乳癌,愁煩上有老下有小,7口生計困難,當時《蘋果日報》披露報導救助。仲芝蓉翻攝

回述過往,淑謹說20出頭與先生結識,先生原在都市做裝潢、貼壁紙、油漆工,也擺過五金地攤,婚後2子1女陸續出生,一家5口在都市租房子住,因先生兩代單傳,他只有1個妹妹,當時公婆都60多歲,慢性病痛需看顧,所以2008年搬回先生老家,當時次子剛要上小學,長子已讀小三,女兒才2歲,返鄉後原本兩人一起做油漆裝潢工,但鄉下工少,所以沒多久先生就又北上做工地保全,「我則在鄉下找到食品加工廠工作,公婆務農看天吃飯,7口家就靠夫妻雙薪4萬多撐持。過了2、3年,孩子陸續長大開銷增加,我那時30多歲,覺得自己年輕體力好,由婆婆幫忙照看孩子,我再兼2份差,共做3份工作,星期一到三在殺鴨廠、四五到食品加工廠,週末再做鴨肉飯餐廳工,想多賺些給家人溫飽」。

淑謹嘆了口氣接著說:「唉,說到底也是自己沒注意身體,其實還沒結婚前,就發覺左乳有硬塊,不會痛也沒注意,就一直放著10多年」。那時在食品加工廠,開始覺得硬塊越變越大,和同事聊起覺得不妙才去大醫院檢查,輾轉從鄉下看到隔壁鄉鎮大醫院,「醫生一看就說情況不好,切片確認是乳癌三期,先生只好辭工回來陪我就醫。治療那時真的很痛苦,永遠忘不了開刀後做放療時,胸前皮膚全部潰爛,每天早上起來,衣服都黏起一層皮,身體病痛加上經濟壓力,家裡氣氛緊張難免口氣不好,當時真的只有絕望」。

24歲長子小億大學畢業後入伍服志願役,已到外島當兵2年半,淑謹說母子倆常以Line通訊互相關懷。仲芝蓉攝
24歲長子小億大學畢業後入伍服志願役,已到外島當兵2年半,淑謹說母子倆常以Line通訊互相關懷。仲芝蓉攝

淑謹眼眶微微泛紅了一下,隨即收起淚水不向命運低頭,接著腳步輕快來到屋前,指著擺列整齊的回收物告訴記者,這幾年做清潔隊臨時工,每天僅做2小時,月薪4千多元,今年雖不巧沒有約聘名額,還好有被列入「資收關懷計畫」的回收個體戶,每月公所會到府清運回收物,以高於市價收購,每月上限5千元,「多的回收物,就隔幾週和先生開車載到回收站,賣幾百元貼補家計,務農看天吃飯,收成不固定,但現在覺得,只要活著、還能靠自己工作,生活簡簡單單過,就是我們的幸福」。

採訪時,淑謹現年23歲的次子小發日前騎車遭擦撞,暫在家中休養,他說自己去年畢業進清潔隊約聘一年,正常8小時班月薪3萬多,但今年沒約聘名額,另找監視器配線工作,薪水2萬多。小發翻看當年報導影本說,那時自己讀小五了,好像還比較幼稚沒概念,後來慢慢知道了,「很謝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忙」。時間接近傍晚,淑謹先生阿山從田裡收工回到家,直接進到廚房準備晚餐,18歲讀高三女兒小寧也放學回到家,淑謹說相較於兩哥哥,小寧性格開朗,像自己愛笑,小寧說,自己讀畜保科,寒暑假偶有農委會辦理的實習農作、撿花生等打工機會,薪水幾千元,沒打工的話就幫爸爸下田,「明年會考統測升學,謝謝各位善心人士過去曾幫忙我們家」。

淑謹家為「資收關懷計畫」回收個體戶,每月由公所到府清運回收物,以優於市價收購,每月可領上限5千元,圖為淑謹整理回收物,多於資收關懷計畫上限的,再自行到回收站變賣。仲芝蓉攝
淑謹家為「資收關懷計畫」回收個體戶,每月由公所到府清運回收物,以優於市價收購,每月可領上限5千元,圖為淑謹整理回收物,多於資收關懷計畫上限的,再自行到回收站變賣。仲芝蓉攝

淑謹接著打Line給在外島當兵現年24歲的長子小億,小億說自己還有印象當時記者來家中採訪、拍照,家裡有張當年報紙的影印、還有捐款明細表,也曾聽媽媽提起當時的採訪記者、和捐款人幫助家裡,「我們從小就知道家裡經濟不好,收到兵單入伍後,直接甄選服志願役,想法就是幫家裡賺錢,改善生活,不然我們真的沒全家出遊過,想存錢帶爸媽出去玩,我現在服役2年半,薪水4萬多,滿4年可調回本島,很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13年前的幫忙,讓媽媽恢復健康,陪伴我們長大,有機會我們也要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

淑謹接著說,公公5年前過世了,婆婆現77歲,髖骨開過刀、左右手也接續開刀,身體不好,田裡工作就剩先生和自己做,半年收成好時20多萬元,扣掉苗種、肥料等等開銷,生活還算安穩。淑謹看著在廚房忙進忙出的阿山,悄聲告訴記者,當年自己左乳全切術後,沒有考慮做假乳,體力不好也沒力氣做針線活,先生雖不說甜言蜜語,但那時他默默幫自己幾件內衣縫上胸墊,家裡掌廚也一直是先生。

說著說著,阿山煮完晚餐來到客廳,語氣沉穩分享,一個家經歷這麼多年風風雨雨,自己撐家,說實在內心壓力不小,很感激當年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忙,「如果沒有你們,真的不知會怎麼樣,還好有那筆善款分22張支票按月兌現,連續幫助家裡將近2年,有穩定的經濟支持,太太順利撐完治療,也持續回診,病情才穩定下來,現在我和太太會彼此叮嚀注意身體健康,真的很感謝你們當年的捐助,小孩陸續長大,有能力也要幫助別人,報答社會恩情」。

2010年捐助蘋果慈善基金會至今的李冠奕先生,在2011年時也指定捐助淑謹一家。李冠奕先生說,14年前因當時的公司有訂《蘋果日報》,他都會看暖流版的報導,瞭解蘋果慈善基金會的服務。他說,過往生活曾困苦過,因此想著若有一天生活較穩定後,一定要回饋社會愛心,捐款至今14年已成習慣,同時也將蘋果慈善基金會的服務跟親友推薦,舅舅也因此加入捐助的行列,「接到記者撥來的電話分享,知道曾協力的家庭已好轉,在大家幫助下已熬過困境,謝謝記者的來電給我很美好的一天!」(仲芝蓉/綜合報導)

先生阿山(左一)雙手比愛心,表達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當年大力幫助度過難關,一旁妻兒3人合比雙連心同謝。仲芝蓉攝
先生阿山(左一)雙手比愛心,表達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當年大力幫助度過難關,一旁妻兒3人合比雙連心同謝。仲芝蓉攝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