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1

【暖蘋果】高一男10歲失去父母 謝謝曾經的支持才能與妹繼續向前行

採訪/攝影 李佳玲

「我想跟在天上的媽媽說,我有好好照顧自己,現在跟妹妹由阿伯跟嬸嬸照顧生活很穩定,生活都過得很好,謝謝媽媽以前很努力照顧我們。」16歲就讀高一的小閎緩緩地訴說著對已逝母親阿敏的想念,一旁就讀小6的妹妹小采聽到哥哥所說,難過的掩面掉淚。小閎說,媽媽生病時,自己才讀小三,妹妹則是幼兒園中班,雖然媽媽在2018年7月病逝,但6年前因有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對家裡的幫助,讓媽媽在生病期間得以短暫放下對生活的擔憂,蘋果慈善基金會轉贈的讀者愛心捐款,可一路支持著自己與妹妹2人至今的就學及生活所需,親戚們的陪伴照顧,更讓兄妹倆在失去雙親痛苦中,依然能繼續前行。

晚間,小閎下課返回大伯父一家住處,小閎跟妹妹小采2人在餐桌前吃著嬸嬸阿芳所煮晚餐,自從母親在6年前病逝後,他與妹妹2人先在老家與阿公阿嬤同住,他說,媽媽走後沒多久阿公阿嬤也接連病逝,這幾年曾與姑姑同住,2年前則搬來阿伯家住,同住的除了60多歲阿伯跟嬸嬸外,還有已經在工作的堂姊跟準備要讀碩士的堂哥。

左圖是小閎(右)現已是高一生、妹妹就讀小六,他們感謝捐款人6年前給予的愛心支持。李佳玲攝。右圖為2018年小閎母親阿敏(中)罹胃癌三期,當時小閎(右)與妹妹(左)都還年幼。資料照
左圖是小閎(右)現已是高一生、妹妹就讀小六,他們感謝捐款人6年前給予的愛心支持。李佳玲攝。右圖為2018年小閎母親阿敏(中)罹胃癌三期,當時小閎(右)與妹妹(左)都還年幼。資料照

看到記者到訪,小閎的阿伯阿豪憶起過往感嘆地說,自己是家中老大,下面有2弟1妹,小閎的爸爸是小弟,本靠做粗工生活,沒想到7年前突然心肌梗塞過世,結果弟弟剛走1年多,卻換越南籍的弟媳阿敏罹胃癌,且檢查出來已是第三期,「阿敏個性真的是沒話說,乖巧又顧家,沒人比她更認真工作,我弟弟走後,都是她認真努力照顧2個孩子,怎麼沒想到會得到這種病。」

小閎說,爸病逝時,自己才讀小2,對爸印象是他本來愛喝酒,因此身體不太好,而媽媽則是很認真努力工作,「但等到我3年級時,媽媽卻得到癌症,我那時年紀小,只記得媽媽生了很嚴重的病,經常要出入醫院,甚至要開刀,我雖然知道媽生病了,但還搞不太清楚嚴重性……。」

聽到小閎所說,小閎的嬸嬸阿芳也補充說道,其實過往一家人都同住在老家各不同樓層,只是夫妻倆是擺攤賣菜能力有限,但阿敏生病後,都會幫忙照顧接送孩子上下課,還有煮晚餐給他們吃,但當時公婆也因中風需人看顧,有多的錢都用於請外籍看護照顧公婆,在經濟上真的難多提供阿敏跟小閎一家幫忙。

阿芳感嘆繼續說,其實阿敏病前常說胃不舒服,都買藥局成藥吃,拖了好久,原本她已找好了一個攤位準備賣菜做生意,結果攤位打理好沒多久,去醫院檢查卻發現是胃癌三期,是透過當時的里長協助到公所申請急難金,公所的承辦人員才幫忙通報到蘋果慈善基金會。

2018年時,小閎兄妹的阿公阿嬤(中)也接連中風。資料照
2018年時,小閎兄妹的阿公阿嬤(中)也接連中風。資料照

2018年1月蘋果慈善基金會接獲當地公所急難救助承辦轉介阿敏家困境,基金會記者訪視後,先從「不指定」急難金撥款4萬元紓困。《蘋果》暖流於2018年3月29日披露家中困境《夫歿一年 婦驚罹癌 「2幼子怎麼辦」》(基金會編號:A4395),轉贈1644筆讀者捐款共151萬6270元,以開立14張支票按月兌現協助,但阿敏仍難敵病魔於同年7月病逝。6年前記者轉交善款時,當時由尚未去世的阿敏收下,縱使因病她已孱弱,但她最掛心的還是2個孩子,更擔憂往後龐大的醫藥費怎麼辦,那時她說道,很感謝社會上許多人的關心,盼自己能持續治療陪伴孩子長大。

嬸嬸阿芳說,其實阿敏生病後狀況很糟,她本盼可透過治療多陪孩子久一點,因此在醫生建議下使用自費標靶藥物,當時每月就要6萬元,只能沒想到最後阿敏還是撐不過去,這筆善款在阿敏生前幫助她的醫藥費,也協助喪葬所需,並用於小閔兄妹這6年來的就學及生活。

小閎(左)與妹妹拿著僅存母親留下來自己過往的幼時照,兄妹倆看著照片回憶母親阿敏。李佳玲攝
小閎(左)與妹妹拿著僅存母親留下來自己過往的幼時照,兄妹倆看著照片回憶母親阿敏。李佳玲攝

小閎大伯也說,這些年若沒有這筆善款協助,以當時自身家裡情況,真的沒有多的能力再幫忙這2個孩子,「這筆錢真的救急,讓他們的媽媽可以趕快治療,雖然走了,但至少能讓孩子之後讀書不用擔心,小閎真的很懂事,功課也不用我們擔心,也希望孩子未來懂得回饋社會愛心。」

採訪過程中,只要一提到阿敏的狀況,就讀小6的小采就忍不住情況哭紅雙眼。小閎說,這幾年只要提到媽媽,妹妹就會哭,自己跟妹妹年紀差很多,不太知道怎麼安慰,但總會陪伴在旁。小采接著拿出一張泛黃的照片,照片內是年幼的她跟哥哥小閎在海邊的遊玩的照片,小采說:「這是媽媽唯一留給我的照片,可是我對以前媽媽一起的生活都沒有印象了……。」小閎說,雖然媽媽走了這麼多年,但每當想起媽媽時,總會想念她過往禮拜天早晨都會在家做的蛋餅,「媽媽做的是越南特製口味,會有媽媽特製的沾醬,蛋餅裡面還會包豆芽菜,是我一想到媽媽就會很想念的……。」

接著,隨著小閎腳步來到他的房內,小閎拿出他這幾年得到的獎項與記者分享,他說,國中時曾得到市長獎,國小、國中的老師們都知道家裡狀況,「對我都很關心,也曾透過學校老師推薦申請總統教育獎,雖然最後沒獲獎,但至少有進入複選獲得『奮發向上獎』肯定,現在上了高中了,同學們都很努力讀書,所以我也期許自己要更加努力,因對程式設計有興趣,我加入程式設計社團,希望未來能考上大學機械相關科系。」

小閎(中)與妹妹(右)現與伯父與嬸嬸(左)一家同住,他們感謝伯父嬸嬸的照顧。李佳玲攝
小閎(中)與妹妹(右)現與伯父與嬸嬸(左)一家同住,他們感謝伯父嬸嬸的照顧。李佳玲攝

去年(2024)9月新加入蘋果慈善基金會「急難救助」專戶行列的謝志忠先生提到,自己現40多歲,出社會工作穩定後,便發願盼可持續捐款行善,固定會找一些新的團體給予支持,「我捐助的目標是希望救急不救窮,還有關注學生助學這一塊,捐款這10年來已養成習慣,今年我上網搜尋時,發現蠻多人推薦蘋果慈善基金會,看到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上針對服務內容都寫得很明確,讓我覺得是可信賴的,也因此於9月及10月捐款支持。」

謝志忠先生也說,透過記者分享得知小閎的狀況,「我的生活環境較單純,少接觸到這樣的家庭,所以聽到小閎家的狀況後,真心希望自己的一份捐助是有幫助到社會需要的家庭,祝福他們未來一切平安。」(李佳玲/綜合報導)

2018年時《蘋果日報》的周日暖流版報導了小閎一家的困境(左下)。李佳玲翻攝。
2018年時《蘋果日報》的周日暖流版報導了小閎一家的困境(左下)。李佳玲翻攝。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