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蘋果】夫逝獨扛3子女 清潔婦在5年前社會給予的後盾下再出發
傍晚,50歲美岑結束今日在市區裝潢打掃工作,她開著車先到火車站與記者會合,帶著記者一同返回位於郊區的家,一路上,她與記者說著5年前先生罹癌病逝至今,她與3個孩子生活點滴。她說:「自己從大陸嫁到台灣19年了,慢慢學會坐火車、含著淚水開車載先生去就醫,從有著先生這把大傘依靠,到現在自己做居家清潔打掃,從1個人開始做,到現在有4-5位夥伴一起接案,有一個小小的團隊一起工作,3個孩子也都能持續就學,真的很感謝在先生病逝後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的愛心協助,是這一路以來內心中最安穩後盾。」
美岑開著車,窗外景色從市區轉換成鄉間,接著她開上山路,幾個彎後,再經過10多分鐘的車程,一個小小村落即在眼前,到家時已是晚間7點多。屋內,18歲讀高3長女姿姿與11 歲就讀小五小兒子碩碩皆已下課返回家中,看見記者前來,2個孩子有禮貌地打招呼,美岑說,3個孩子大女兒高三就讀市區高職,15歲二女兒璇璇住校讀護專1年級,小兒子碩碩讀國小,因此平日僅姿姿跟碩碩在家。
美岑邊說,邊到廚房準備晚餐,手腳俐落切菜、炒菜,她提到,這些年自己單親顧3子,只要時間來得及,就盡力親自下廚煮飯給孩子們吃,「這一路走來5年半了,時間過得很快,先生跟婆婆還在時,我忙著顧先生、小孩跟婆婆,還要去工作採茶,先生走後,婆婆原都跟著我和孩子一起生活,直到去年3月罹癌後才離開我們……。」
美岑提起,先生阿龍是海軍陸戰隊班長退伍,身體一向強壯,生病他當過送貨員、打零工,只是8年前,兒子才3歲時,先生卻罹小腸淋巴癌四期,「那時他無法工作靠我1個人做採茶支應家裡開銷,但至少他能自理生活,兒子都是他幫忙照顧的,也因為這樣他跟兒子感情最好。」美岑說,當時靠著自己收入苦撐,那幾年晚上下班回家,若看到2樓房內燈還亮著,心裡就很慌,「我知道那表示先生痛到不睡著,人很不舒服。」
美岑說,嫁到台灣後住在小村落裡,早些年生活封閉,所以就算先生生病了,也不知道要找誰求助,「他到了2019年1月癌細胞又轉移到胃,甚至必須要用氧氣管,沒辦法上二樓睡覺,都必須睡在1樓,真的撐不下去,先生當兵群組有提到可以找蘋果慈善基金會協助,我才自己打電話到基金會尋求幫忙。」
2019年7月蘋果慈善金會接獲美岑來電求助,基金會記者訪視後,先從「不指定」急難金撥款3萬5000元紓困,只是未料記者訪視後5天,先生阿龍卻難敵癌魔病逝,評估美岑須照養年幼3子及80多歲婆婆,《蘋果》暖流於2019年9月2日披露家中困境《海陸悍將癌逝 5歲子抱父衣「爸爸別走」》(基金會編號:A4743),轉贈1417筆讀者捐款共152萬7529元,開立28張支票按月兌現協助。
在與記者分享過往生活過程中短短20幾分鐘,美岑已快速炒好2菜,又蒸好一條魚,接著她打開放在瓦斯爐上已燉煮很久的雞湯,喚2個孩子來吃飯,看著這一桌菜色,美岑說,自己是湖南人,以前在家也不會煮飯,是嫁到台灣後認識到一些同鄉的姊妹,慢慢學著煮,「先生在時,我就像有一個大傘保護著,很多事情都不會,工作也只是到附近採茶,他走了後,我沒了這個大傘,反而要更學會堅強才能夠照顧孩子跟自己。」美岑說,自己原先在先生罹癌時,就偶爾有接打掃清潔工作,因採茶工作必須4點就起床上山,難看顧到孩子,因此就改做清潔工,較能自行安排工作時間。
接著,美岑拿起桌上幾張A4紙,上面是她手寫每月行事曆,每天都排滿密密麻麻工作行程,她說年底到農曆過年前是旺季,要把握這段時間工作,「我臉皮很厚,一開始到處至店家發名片,想辦法找客源,除打掃工作外,也有加入直銷當作副業,透過直銷會員們認識到打掃客戶,從今年8月開始,我找了一些跟我一樣單親姊妹們一起工作,組成一個小團隊,相信生活會越來越穩定」。
美岑說,前幾年孩子較小,自己還沒找到合適夥伴們一起,雖有工作但不穩,加上碩碩還小,六日都要空下來好好陪伴孩子,「那些年都是靠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協助愛心善款,當年看到支持的善款都是每位捐款人100-200元累積起來的愛心,是辛苦掙來的錢,所以我很珍惜使用,給我滿滿安全感,讓我能安心帶著孩子生活,我也很努力,希望是靠自己的力量賺錢,希望未來小孩長大了,有能力再把錢回饋給蘋果慈善基金會及社會大眾。」
看著餐桌上2子女,5年半前讀幼兒園大班碩碩,現就讀小五已跟美岑一樣高,美岑說,走過這些年來,回想先生病弱到離開那短短半年,雖捨不得他走,但轉念一想還是感謝他,「我感謝先生沒有讓我跟孩子辛苦太久,單親自己養育3子女,曾經我覺得累想放棄,但孩子是我最大的支撐力,畢竟我要做好榜樣給孩子看,要成為一個懂得負責任的人。」
「我最喜歡媽媽煮的辣魚!」大女兒姿姿說,對5年前記者到家中關懷的情況還有印象,「媽媽也有和我跟弟弟妹妹說,社會上有很多人對我們的幫助和關心,很謝謝這些不認識的人給予我和弟弟妹妹的幫助,以後有能力也會想幫助社會。」姿姿說,今年(2025年)要從高中畢業,學測目標國立大學會計系,「先前我曾跟著媽媽去工作過,打掃工作真的很辛苦,很累,所以我很佩服媽媽。」
吃完晚餐,小兒子碩碩主動收拾碗盤洗碗,碩碩說,到現在小學五年級時都還會夢到爸爸,「我還是會很想念爸爸。」美岑說,先生過世時兒子還小,很多事情都不懂,「他常常問我,如果爸爸還在會怎麼樣,我只能慢慢跟兒子開導,我原先的名字做金華,去年8月後改名叫做美岑,希望改一個名字也是重新開始,把以前的事都放下,相信未來越來越好。」
62歲王女士從2016年起加入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行列,她分享,早年因工作業務與《蘋果日報》有往來,並持續關注《暖流》版,「看到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透明,無論是從網站或報紙上,都能很明確知道個案收到的代轉金額,及服務的家庭狀況,且代轉交善款時都會有公正的見證單位。」王女士說,在《蘋果日報》停刊後,「仍持續關注基金會網站,我在每年固定時間捐款,這幾年下來,我因信任蘋果慈善基金會,所以皆捐助『不指定』急難金,交由基金會統籌運用。」王女士說,個人自幼便有同理心,因此覺得工作若有能力便要回饋社會,畢竟許多人仍生活在黑暗無助角落。」(李佳玲/綜合報導)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