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

【暖蘋果】婦捐七成肝救夫 7年前的自助與社會之愛「4幼女長大了」

採訪/攝影 仲芝蓉

「當年爸爸突然猛爆性肝炎,媽媽捐肝給爸爸,擔心如果他們怎麼了,家裡要有人知道,所以爸媽決定告訴我情況。說實在,我當時讀小學四年級還不是很懂,3個妹妹都還小,依稀記得蘋果慈善基金會記者來家裡,後來我慢慢懂事,知道家裡曾經接受這麼大的幫忙,很感謝你們。」現已讀高二的長女小秀邊說,眼淚一邊撲簌簌滴落,包含著對社會恩情的感謝,也表露出7年多前年幼的她突臨家變,那難以抹滅的惶恐。小秀說,自己現在高中選讀幼保科,就是因心底惦記感恩,想貢獻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

現年36歲的媽媽阿萱(林竹萱)見狀心疼跟著落淚,告訴記者,現年46歲的先生阿峯(柯偉峯),在2017年8月時突然猛爆性肝炎,「他不知自己是B肝帶原者,發病那天突然整個人變黃就醫,醫生說得馬上換肝,否則活不過一禮拜」。一旁阿峯接著說,還記得當時聽醫生這樣說,又不知器官捐贈要等多久,原以為只能放棄,但太太決定捐肝,「我的命是她救回的」。

現年46歲的阿峯(左一)與太太阿萱(左二)及4個都長大的女兒們,分別是讀高二的長女小秀(右一)、讀高一次女小熙(右三)、讀國二參女小恩(左三)和么女小霏開心合影,先給讀者們拜早年。仲芝蓉攝
現年46歲的阿峯(左一)與太太阿萱(左二)及4個都長大的女兒們,分別是讀高二的長女小秀(右一)、讀高一次女小熙(右三)、讀國二參女小恩(左三)和么女小霏開心合影,先給讀者們拜早年。仲芝蓉攝

阿峯繼續說,只是那時自己在國家公園當導覽解說員,術後避免到人群密集處,建議休養1年,太太是老人照顧服務員,她捐出70%肝臟,腹部開刀也應休養半年,不宜負重,「當時4個女兒都才讀國小、幼兒園,我和太太醫療費合計35萬元,當時鄉代協助募款、加上兩家親友籌借共得15萬,勞保傷病給付2萬元,醫療費還欠20萬元,我名下保留地超標不符低收補助,真的很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忙,我們才能安心休息」。

2017年10月上旬,當地原住民家庭中心社工得知阿峯家困難,除協助申請公所急難金3萬元,世界展望會補助長女及參女每學期各7500元,再轉介蘋果慈善基金會。蘋果慈善基金會記者訪視後,10月中先從「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3萬元紓困,《蘋果日報》暖流於2017年11月28日披露《妻捐七成肝救夫  盼快恢復育4幼女》(基金會編號:A4315),蘋果慈善基金會再轉贈1516筆讀者捐款共146萬2649元,以開立24張支票按月兌現協助至2019年12月。

左圖為2017年時38歲的阿峯(中)肝臟移植術後出院返家休養,當時讀小四的長女(右)與讀小三次女拿藥和水,叮嚀爸爸吃抗排斥藥。仲芝蓉翻攝。右圖為阿峯(中)在休養1年後,一度重返國家公園擔任導覽解說員工作,現因慢性排斥暫辭工作休息。家屬提供
左圖為2017年時38歲的阿峯(中)肝臟移植術後出院返家休養,當時讀小四的長女(右)與讀小三次女拿藥和水,叮嚀爸爸吃抗排斥藥。仲芝蓉翻攝。右圖為阿峯(中)在休養1年後,一度重返國家公園擔任導覽解說員工作,現因慢性排斥暫辭工作休息。家屬提供

阿峯說,為了4女兒們就學,2020年長女小秀要上國中,一家6口從深山部落搬遷到市區租屋,太太找到化工廠包裝作業員工作,自己則是術後休養約1年復工,還是擔任國家公園導覽解說員,排班上班日皆住深山部落老家,排休才回租屋處一家團聚。

阿萱接說,自己捐肝後休息約半年,回去做照服員工作,後來因孩子求學搬到市區才換做工廠作業員,每年回診追蹤,肝已長到85以上%,醫生說雖形狀跟原本不同,但功能不受影響。阿萱繼續說,這幾年辛苦先生兩邊跑,畢竟他在國家公園工作快20年,剛開始進去是做田野調查,後來改編制做派遣工,再後來成為外包,「他工作是排班,六日觀光區最忙,所以休假常常是我1人帶4女兒,真的就是換肝後休息那1年,我們全家才有一起休假的日子,很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當時幫忙」。

阿峯告訴記者,自己康復後,夫妻倆曾加入當地原住民家庭中心當志工約2年,協助關懷部落,「接受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助,感受到社會充滿愛心,所以也想盡一份心力,幫助有需要的人」。阿峯現讀高一次女小熙選讀森林科,小熙說,部落老家隔壁就是爺爺奶奶家,他們在山上種水果,農忙時自己和爸媽都會幫忙,所以對研究農作有興趣,「聽爸媽和姊姊說,才知道多年前有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的幫忙,很感激,我會好好讀書,以後有能力也要幫助別人」。

圖為2017年時38歲的阿峯(左2)肝臟移植術後出院返家休養,當時讀小四的長女(中)與讀小三次女(左1)拿藥和水,叮嚀爸爸吃抗排斥藥。旁為太太阿萱捐肝給阿峯尚在休養,摟著讀小一的參女。仲芝蓉翻攝
圖為2017年時38歲的阿峯(左2)肝臟移植術後出院返家休養,當時讀小四的長女(中)與讀小三次女(左1)拿藥和水,叮嚀爸爸吃抗排斥藥。旁為太太阿萱捐肝給阿峯尚在休養,摟著讀小一的參女。仲芝蓉翻攝

不過,阿峯也拿出一盤藥盒,按鬧鐘提醒服抗排斥藥。他說,肝臟移植術後幾年病情都穩定,但從去年(2024)起出現慢性排斥,10月那次最嚴重,住院半個多月,現每週回診,醫生仍在調整藥物,「深山部落到市區醫學中心,車程要2小時,慢性排斥症狀出現後,常半夜掛急診,所以工作到2024年12月已辭國家公園導覽解說員工作,搬到市區和妻女同住之後再另找工作」。

採訪接近傍晚,阿峯進廚房煮晚餐,阿萱告訴記者,平時自己在工廠加班到晚上8點,如先生不在家,4女兒都自理,晚餐由讀高一女小熙與讀國二參女小恩輪流煮,讀小五么女小霏洗衣服,晾衣、收衣則猜拳。小恩接說,小學時媽媽陸續教4姊妹煮菜,平時就煮一鍋湯,也會炒青菜、炒一個肉。記者問小恩有沒有拿手料理,她靦腆笑回:「我會確定有熟啦。」

阿峯繼續說,家裡沒有低收等補助,僅有世界展望會補助長女、參女每學期7500元,之前自己和太太雙薪6萬多元,市區房租1萬6000元,除了長女、次女上學搭公車,兩個小的走路上學,平時少外食,省一點還是能過,「接下來希望找工作順利,要讓4女兒都讀到大學畢業」。晚餐時,阿萱與長女小秀不時交頭接耳說悄悄話,阿峯滿足地看著妻女圍坐身邊,雖夫妻倆都有默契,多年來鮮少與女兒們重提家變重創,但往事歷歷在目,一家人對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曾經的幫助,也不曾忘懷。

阿峯肝臟移植後需終身服用抗排斥藥,2024年開始出現慢性排斥,每週回診調整藥物。仲芝蓉攝
阿峯肝臟移植後需終身服用抗排斥藥,2024年開始出現慢性排斥,每週回診調整藥物。仲芝蓉攝

從事金融業的羅先生表示,從2006年開始捐助蘋果慈善基金會,至今持續上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瀏覽個案,在2017年時也指定捐助阿峯一家,「協力多以家中有就學孩子為優先,只是想行有餘力,讓小孩子們多得一分關懷」。羅先生也說,自己參與各以協力兒童的基金會已有30多年,會關心每個基金會的財務報表,發現蘋果慈善基金會財務透明,指定捐款是全數轉交,實際且很大力的幫助到社會需要的角落,「很喜歡這樣的捐助方式」看到家庭重生、孩子長大更是欣慰。

2024年12月甫加入的捐款人李先生表示,以前看過蘋果《暖流》,也持續關注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後來從「捐款作業說明」公告中,得知自2021年9月1日起,蘋果慈善基金會開始獨立運作。李先生強調,自己原先長期支持的救助兒童慈善團體資源已十分充足,而蘋果慈善基金會沒有將善款用作廣告、行銷等活動,所以想支持蘋果慈善基金會的運作,改捐到蘋果,「我覺得知道錢用在哪裡、且金流透明很好,會繼續支持」。(仲芝蓉/綜合報導)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