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蘋果】休克夫再站起高二子上頂大 婦謝「全因3年前伸援給出的一條路」
記者驅車沿海岸公路,來到偏遠鄉鎮一處聚落,現年43歲張宜湞站在鐵皮屋門口熱情接待。記者進到屋內,整片牆面是滷味店的壁紙,訴說著過往一家的經濟來源,客廳陳設簡單整潔,茶几前,宜湞50歲的先生阿洋正吃午餐。但阿洋見到記者,頓時停下手中碗筷、皺眉疑惑,忽地站起身來,187公分大個子著實嚇人,問道:「你來做什麼?」一旁宜湞輕拍先生,微笑緩頰說:「沒事、沒事,你趕快吃飯。」阿洋這才乖乖聽話坐下。
宜湞說,先生2022年4月突然休克缺氧,雖復健後恢復行動能力,但腦損傷留下失智後遺症,「他沒辦法面對生人,更難自主控制情緒,夫妻倆原在鐵皮自宅賣滷味,但已歇業3年。這些年,我只能讓他吃藥,情緒稍微鎮定,我才能外出打工幾小時」。宜湞提到,非常感謝3年前有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忙,「讓我專心照顧先生,現年21歲的獨生子也順利上了大學,現讀大二,有你們的善心幫助,一家人才能繼續走下去」。
宜湞回述,阿洋病倒前,夫妻一起賣滷味,約有2年心律不整,固定服藥,然而,2022年4月初,他忽然在家昏厥休克,到醫院前已無呼吸心跳,經電擊才恢復心跳,在加護病房救治20多天,「清醒後轉到普通病房,我全天在醫院照顧他。當時他看起來好像有意識,但不會發出聲音講話,也不會看人,雖手腳有活動力、踢來踢去,還會拿手機、又不知他在看什麼,有時幫他翻身,全身像石頭僵硬不動,吃東西都要我餵、不太會坐也不會走。那時醫師評估他腦損傷嚴重,需要長期復健,但要多久、能恢復到什麼程度,都不知道」。當時新冠疫情尚未解除,主治醫師一度確診被隔離,宜湞印象深刻,當時長達2周只能在醫院等醫師回來診斷,對未來如何復健完全沒有方向,先生是家中支柱、更是她的精神依靠,一夕間突然病倒,對宜湞來說,猶如天塌了一般。
2022年5月初,醫院社工評估阿洋夫妻育當時18歲讀高二的獨生子小瀚,靠夫妻倆擺攤賣滷味,原本生活周轉還過得去。未料阿洋突然病癱,起居全靠宜湞照料,家中無人能工作,申辦院內急難金1萬元、協助通過極重度身障證明、再轉介蘋果慈善基金會。蘋果慈善基金會記者訪視後,評估阿洋家中僅領有身障津貼5千多元,5月中旬先從「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2.5萬元暫紓困窘。
《蘋果》暖流於2022年6月1日平台報導《心律不整夫突休克腦損傷 妻小加油「一起努力」》(基金會編號:A5344),蘋果慈善基金會再轉贈1379筆讀者捐款共96萬3891元,開立21張支票按月兌現,協助至2024年3月。蘋果慈善基金會追蹤關懷,暸解到宜湞先生阿洋雖已清醒且能再站起生活,但仍需宜湞的照料,宜湞工作時間有限,兩人獨生子小瀚尚讀大二,2025年初再以「不指定」捐款提撥過好年單筆補助金協力。
採訪到一半,吃飽飯的阿洋起身收碗筷進廚房清洗,宜湞也趕緊拿剩下的碗進廚房遞給阿洋,洗完碗,阿洋回到客廳看電視,卻又數度急匆匆走到屋外查看,再回到客廳,懷疑地怒瞪記者問:「你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你在這裡?」儘管宜湞多次盡力以平穩語氣安撫,阿洋仍無法理解。宜湞只能微笑應付,繼續說,先生病倒前後住院約3個月,幸運的是手腳復原快速,出院時已能下床走動、自己去廁所等等,但記憶混亂,那時,他常突然要找已過世半年多的公公,「有時夜裡睡覺突然醒來,忘了我是誰,便要趕我出去」。
宜湞繼續說,阿洋出院後,自己每天帶他回診復健,物理、職能、語言復健都有做,只是大約做了半年多,阿洋意識越來越清楚,開始不願意配合,不順他的意就會暴怒,而且自從他出院後,體重從70多公斤,上升到近100公斤,曾想過找居服員顧他、或送去日照中心,但先生無法面對生人,只好自己顧,「我們以前賣滷味,對衛生品質很有要求,自己敢吃才會賣給客人吃,因此累積了一些固定客源,我也曾嘗試改做冰鎮滷味,但太費工,顧不上先生,只好作罷」。
宜湞說,自己去年找到藥局打工,整理貨架,賺時薪190元,扣掉先生常需周五回診不排班,每月大概做10幾天,加上兒子小瀚上大學後,每學期都有申請到獎學金幾萬元,和他在系辦助教工讀薪水6千元,他都會寄回來貼補家用,3口簡單生活,「真的很感謝當時有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忙,善款按月開立支票兌現,當時我才能全心照顧先生復健,不用擔心暫無法工作,生活怎麼辦,謝謝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幫忙度過難關」。
講起現21歲讀大二的獨生子小瀚,宜湞說,小瀚從小成績優異,小學五年級時就被學校推選為當地文物活動的解說員,時薪800元,一天打工賺得6、7千元,而夫妻倆只是普通高中畢業,課業上不懂教小瀚,比較重視道德品格,也在他成長過程中,漸漸發現小瀚自我要求高,國小、國中都是全校第一名畢業,高中考上第一志願明星學校,獨自到市區租屋求學,接家教賺自己的生活費。而先生病倒時,小瀚正準備升高三面臨大考,還好當時有蘋果慈善基金為捐款人經濟協力,他能多留時間讀書,如願考取頂大名校。宜湞嘆氣說,以前家裡大小事,都是先生管,他們父子倆無話不談,先生病倒後,家裡沒人陪小瀚談心,「說實在,我也擔心他,我們面臨的問題,連我自己都難以接受,但有這麼多人幫助我們,我們要學習感恩以對,路還要走下去,感激所有伸出援手的人」。
記者也到小瀚租屋求學處約訪,晚間10點他才剛結束家教,小瀚告訴記者,自己每天課業、做實驗、寫記錄、打工,行程滿檔,週末假日也從早上8點半就開始家教,最高紀錄是接6個家教,最多一個月賺3萬元,但還是會擔心遇到沒學生的空窗期,「很感謝3年前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忙,那時爸爸倒下,我們都不知道未來會如何變化,心裡很慌亂。但有你們的幫助,媽媽能放心照顧爸爸,也讓我在高三升學關鍵時刻受到的影響減到最小,十分感謝,將來我們有能力,也要幫助有需要的家庭」。小瀚回述,當年爸復健時,自己專心備考,已很少回家,後來上大學也忙課業,但每天都會跟媽媽通話或傳訊息,關心爸的狀況,「我是希望多接家教打工,盡量負擔自己開銷,把資源留給爸爸復健,醫生已診斷爸失智的狀況可能不會好轉,我和媽還是希望漸漸找到他能適應的照顧方式,媽就能增加工作時間,真的很感激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忙,幫助我們撐過最困難的關卡」。(仲芝蓉/綜合報導)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