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暖蘋果】癱婦好起跑外送和腰傷夫共撐5口 沒有4年前的社會恩情無法走下去

採訪/攝影 黃苡安

「先生您好,您的餐點到了。」39歲阿茜雙手送上餐點,輕輕點頭向客人致謝,隨即騎上機車準備迎向下一張訂單,平凡的外送員日常,對阿茜來說,卻是人生邁一大步。4年多前,她因罹患自體免疫性腦炎造成腦部損傷,癱臥病床、右側手腳乏力,當時疫情嚴峻,40歲丈夫阿宏水電零工工作機會銳減,現實經濟壓力已經好大,她病倒後,阿宏屢遭醫院追討醫療費,讓她一度想放棄治療,「老公,我們家沒錢,你就讓我這樣走。」回想當年妻子哀求他放手這一幕,阿宏說:「還好有蘋果慈善基金會出現,捐款人的愛心捐助讓太太得以接受治療,謝謝你們幫忙,讓我們家可以繼續走下去。」

左圖是2021年阿茜(中)在病榻時,起居需阿宏(右)照料,一旁為三名年幼子女。資料照。右圖是今年40歲的阿宏(左二)與39歲的阿茜(右三) 帶著3子女,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4年前的協助,讓一家可以繼續走下去。黃苡安攝
左圖是2021年阿茜(中)在病榻時,起居需阿宏(右)照料,一旁為三名年幼子女。資料照。右圖是今年40歲的阿宏(左二)與39歲的阿茜(右三) 帶著3子女,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4年前的協助,讓一家可以繼續走下去。黃苡安攝

午餐過後,外送訂單生意清淡,記者跟隨阿茜回到家中,阿宏因頸椎骨刺壓迫神經造成手麻在家休養,提起過往,他緩緩說,當年3名子女分別才6、5歲和1歲多,他身兼奶爸又要醫院、學校兩頭跑,無法全天在醫院照料太太,又無力請看護,迫不得已曾讓5歲讀幼兒園的長女小範請假,周一至周五在醫院照顧媽媽吃藥、遞尿盆,6歲讀小一的長子小蒼接棒顧周五晚上至周日,他每天傍晚趕回家快速炒兩個菜,再帶到醫院全家一起在病榻前吃晚餐。阿宏有點難為情的說,當時被醫院催繳,曾與醫護人員發生爭執,醫師和護理長察覺他可能有難處,主動關心後請醫院社工協助,2020年12月底醫院社工了解阿宏困境,再轉介蘋果慈善基金會。

2021年初阿茜住院期間,長女小範幫媽媽麻痺無力的右腳按摩。資料照
2021年初阿茜住院期間,長女小範幫媽媽麻痺無力的右腳按摩。資料照

阿宏繼續說,阿茜服藥、復健半年後病情逐漸穩定,原以為家庭生活可以重回正常軌道,但隔了1、2個月阿茜一走路大腿就痛,起初診斷是腦神經損傷所引起,後來查出是治療時類固醇吃太多造成髖骨缺血壞死,必須開刀挖掉壞死的骨頭再補上骨粉,等骨頭增生穩定才能復健,因此又多休養了一年,「還好蘋果基金會的善款當時仍持續按月撥付,對我們家是很大的幫助」。

阿茜大病初癒後,以往做的家庭代工受疫情影響,幾乎沒有工作機會,於是轉做美食平台外送員。阿茜說,做外送是老公的主意,他認為外送也是靠自己的雙手賺錢,而且時間很有彈性,可以隨時離線去接小孩、買菜或是去就醫也很方便,如果去工廠上下班時間就無法自由調配,阿茜被老公說服,因此帶著現在已上幼大班的小女兒一起,卻意外有了不同的人生體悟。

阿茜跑外送全年無休,她說過去丈夫扛家計,現在換她養家沒有怨尤。黃苡安攝
阿茜跑外送全年無休,她說過去丈夫扛家計,現在換她養家沒有怨尤。黃苡安攝

阿茜說,曾在送餐途中遇到大雨,有客人擔心女兒受寒,拿暖暖包給女兒保暖,也有商家見女兒打瞌睡,拿餅乾飲料幫女兒補充元氣,或是一句「妳辛苦了!」就足以讓她感動半晌,也看到這份工作的價值不僅只是送餐而已,也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幸福感。從事外送工作轉眼兩年多,阿茜全年無休,朝九晚六,她說,投入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多,只能拉長工時,希望每天能有1000元以上的收入。

但在阿茜病況穩定後重新復工的不久,先生阿宏卻在前年中秋節因腰椎滑脫開刀,復健後仍無法久蹲出力,僅能做些比較不費力的水電工作,然而去年底又因頸椎骨刺壓迫神經造成手麻,阿宏說,最近朋友包工程請他去幫忙,只做了一天體力就無法負荷,是否要開刀還要跟醫生討論,也擔心手術如果失敗怎麼辦?只是家計負擔就落在阿茜身上,一旁的阿茜握住阿宏的手,安慰他「以前你賺錢養家,現在換我扛,我無怨無悔。」阿宏說,不管未來的路會如何,相信最壞的時刻已經過了,當年3名子女分別才6、5歲和1歲多的1子2女,目前也都分別就讀小五、小四和幼大班,蘋果捐款人的恩情,他們一家人會永記在心。

阿宏近兩年先是腰椎開刀,接著頸椎長骨刺壓迫神經,只能接做較不費力的水電零工。黃苡安攝
阿宏近兩年先是腰椎開刀,接著頸椎長骨刺壓迫神經,只能接做較不費力的水電零工。黃苡安攝

曾在產學界皆有貢獻的熊震寰教授,目前成立3間基金會,以捐助成立基金之定存利息收入,持續不間斷行善。熊震寰教授分享,自己與妻子一生志業就是盼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且能永續,「當我們深度了解各慈善單位後,發現蘋果慈善基金會資料透明,慈悲心是社會永續發展的基礎關鍵,所以我們成立3家基金會,將利息捐入蘋果慈善基金會所服務的家庭,畢竟蘋果慈善基金會要維持20年很難得,假使把這個燈熄了,這200個家庭也沒了希望。」

熊震寰教授說,曾有位也參與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的友人與他分享,捐款完後感受到內心很充實,人都會有感受到對於自身的無望、無力跟無奈,「但透過蘋果慈善基金會此平台,看到了自己的一點力量,讓一個家庭有了翻轉可能,當人有了善意想法,就會產生真正的慈悲心,我也稱呼這為慈悲心運動場,現在我盼感染更多人到慈悲心的運動場去動一動,慢慢成為正向善念的循環。」熊震寰教授也說,自己成立的3間基金會是畢生積蓄,為了社會人心良善慈悲做定存,「我能跑第一棒,雖然不能解決問題,但希望讓有心人也可加入行列。」(黃苡安、李佳玲/綜合報導)

太太阿茜指說阿宏頸椎骨刺壓迫神經造成左手麻,開刀怕有後遺症,只好拖著。黃苡安攝
太太阿茜指說阿宏頸椎骨刺壓迫神經造成左手麻,開刀怕有後遺症,只好拖著。黃苡安攝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